查看原文
其他

拉老妈当学生,自制实验设备……宅家云实训的浙师“准教师”们,超有范儿!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3-15

疫情当前,“网课”俩字给

广大学生和教师们带来

新奇的体验的簇新的挑战

 

在浙师,有这样一群学生

他们既是网课的听众

又时常进行教师“角色扮演”

来看看他们的网课是怎样

“与众不同的色彩”







空无一人的房间里,面对手机镜头,生化学院的吴园园对着“空气”循循善诱:“请同学们来帮潘冬子想想他要怎样把盐运出去呢?”


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演说与周遭寂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但这不是传说中“一个人的表演”,而是浙师师范专业的准教师们在家模拟上课的云端实训中的一个画面。学生在家模拟上课,老师云端观摩、在线指导,还有同班同学互相给出意见、共同进步,数块屏幕连接起浙师学子们真正走上讲台前的“实战模拟”,架起两代师生的传承。


找妈妈做学生、取材生活设计创意实验······“云端”的实训激发潜力


上课的神情、对话的语气、教学的仪态······正式录制教学视频之前,吴园园第N次琢磨这些细节,直至讲课的过程流畅自然。



内容以外,云端实训给同学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学校时,实训课程有专门的微格教室可以使用,各种设备都十分完备,还有同班级的同学可以充当临时学生来营造上课氛围。云端实训需要大家自己创造环境,并且克服没有现场感的困难。


手机录制视频、平板播放ppt、电脑、电视……能用到的电子设备齐上阵;小黑板、白板、大的白纸……板书的工具也“因地制宜”;有些学生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更是将弟弟妹妹、父母发展成了自己的教学对象。


国际学院的阮茜尔就在同学的启发和老师的建议下,请来了自己的妈妈参与到“居家版”模拟上课的过程中来。“经过那次模拟上课后,我发现居家版的模拟上课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现场感和对象感”,阮茜尔说,“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许多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就显得更加合理、连贯。”



理科教学的训练,实验导入是一种重要的导入方式。没有专业的实验器材,张益康取材于生活,用日常的道具设计出吸引孩子们眼球的小实验,使孩子们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产生好奇心。


塑料杯代替烧杯、墨水代替品红溶液……材料简陋,实验趣味不减,张益康借助趣味实验引出“压强”的教学内容。“我能不用风吹人搅就能让水自己竖起一个水柱,而且还可以控制它的升降,大家相信吗?”他开始自己的实验导入。



试管没过加了黑墨水的黑色水,使其排尽空气,然后管口朝下提起试管,便可以看到一个竖立的水柱。实验第一步“平起水柱”完成,随后张益康要向学生展示“控制水柱升降”的现象。他指导学生将一个橡胶管一端封闭,开口一端伸入到试管的底部,松开封闭端稍许,就会看到试管内的水柱下降了,下面通过向橡胶管内吹气、放气就会实现对水柱高度变化的控制。


通力协作,数块屏幕成为两代师生传承技能的“接力棒”


最近一次课堂,杨光伟的班级讲到“怎样结束课堂”的教学解说技能。外行人可能觉得奇怪:“结束课堂难道不是就说一句‘同学们下课了’这么简单吗?”


其中有大学问。


以数学课为例,一堂数学课的结束,老师需要对这节课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概括提炼,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这些都是“功力”。“老师的指导‘作用’就是指出学生们教学表现中的亮点和不足。”杨光伟解释说。


云端实训,杨光伟认为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度的、灵活的调整是主要的困难。“但是我们只要把教学技能实训的‘标准’讲好,师生两方都朝着这个标准努力,学生的讲课技能有进益,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他补充说。


实训的模拟课堂是准教师们真正走上讲台前的最后一步,同学们和指导老师都格外“较真”。有些老师格外细致,把学生教学视频里每一个细小的点都“纠”出来,甚至放弃自己部分休息时间给学生提出意见;还有些教师多台电脑并用、随听随记,力求达到最好的指导效果。


教师在上课


教师一针见血,学生后续则要根据老师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打磨、改进。


阮茜尔第一次录制教学视频时,尝试着模仿名师的教学仪态、情感和语言,出现了视线焦点过高、过远的问题。“王国均老师点出这个问题以后,我在之后的模拟上课过程中会有意识地低头一些、将视线放近一点来避免这个误区”,阮茜尔说,“对比前后几次视频作业,许多同学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提问后的扫视动作方面。”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点评


除了指导老师点评,老师们还会组织班里的同学互相点评。“‘打赌’感觉不是很合适,改成挑战更好”“互动性强、但部分实验现象不明显”“声音略显平淡,没有起伏”······张益康的实训报告记录下同班同学给出的所有中肯意见。


化“危”为“机”,构建“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新范式


新形势新挑战,为化“危”为“机”,在“云端”构建“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新范式,由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晓、课程系主任唐恒钧牵头,教师教育学院于2月22日组建了以杨光伟为负责人,包括“文史、数理、语言”三类学科教学教师组成的实训课程改革团队,对微格课程进行改造。


改革团及其他任课教师进行研讨

微格课程是全校几乎每个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过去虽然各个专业该门课程的名称一样,但上的内容还未达到标准化。“我们希望借由这次契机,通过改革对这门课程做一个整体性规划。”唐恒钧说。课程的整体性规划主要从教学技能模块化以及“一书一表一报告”的实训成果呈现形式两方面展开。


教学技能模块化方面,团队首先将教学技能分成“通用技能类、学科领域类、学科专业类”三个层次,分完大类以后再从中遴选出该大类下比较核心的技能,由团队的五人分工,对该项小类进行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开发。


团队将整理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浙师MOODLE平台


每一小项核心技能的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改革团队主要要做三个事情。首先整理一些学生可以阅读的材料,其次根据材料录制解说视频进行一个导读工作,最后搜集案例。“当然,在给任课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我们会给他们留下选择的空间。”唐恒钧说。


除了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开发以外,团队完善了学生“一书一表一报告”的实训成果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一套从听课、备课到教学设置等全过程可填写的模板,这套模板可以成为学生实训过程当中的“脚手架”


浙师智慧教师教育平台


“虽然在家上课给我们的微格课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我们也从中挖掘了一些好处”唐恒钧表示,“在原先课程注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发出配合实训的理论指导,强化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指导下的理性实践。”




这些可爱又努力的浙师人

闪亮的星星将要升起

为他们点赞!


图片 | 教师教育学院及本人提供 

记者、编辑 | 葛真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浙师防疫在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